對於性格類型理論感興趣的讀者,往往會熱衷於了解他人的性格類型。性格理論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彼此,無論是在親密關係還是一般社交場合中,都能帶來極大的益處。雖然性格並不能全面定義一個人,但卻是探索他人獨特性的絕佳起點。能使用我們精彩的免費性格測驗,真是太幸運了!
不過,有時我們並不方便或無法請對方完成測驗,但內心仍不禁好奇他們的性格類型,也許在一邊觀察言行舉止的同時默默猜測。這篇文章就如我在其他文章中所做的一樣,幫助你將這種推測提升到更高層次。
這次,我們要探討的是我們理論體系中的第五對、也是最後一對性格特質:情緒易波動(Turbulent)與自信果斷(Assertive)的自我認同特質。我將說明這兩種性格變體(每種性格類型都可能是情緒易波動或自信果斷)間的顯著差異,並運用我們卓越的研究數據,示範如何據此察覺他人的傾向。讓我們開始探索吧!
自我認同特質的分野
大致而言,自我認同特質主要衡量一個人的自信程度與情緒穩定性。情緒易波動的人通常顯得較為懷疑與反應強烈,而自信果斷的人則較冷靜沉著。儘管這是一個重要但較大方向的區別,因為雖然自我認同特質與某些行為高度相關,我們的其他性格特質同樣也有很大影響。因此,在觀察一個人來推測其自我認同特質時,最好聚焦於那些與其他特質關聯較少、而與自我認同特質直接相關的行為。
要判斷一個人是情緒易波動還是自信果斷,必須記住的重要一點是,自我認同的許多面向屬於情感層面,也就是說是內在的。要辨識這些特質,得試著從外在行為中觀察其表現。因此,我挑選了幾個在我們研究中情緒易波動與自信果斷性格型差異極大的數據點,而且這些差異很可能會轉化為日常可見的行為表現。我們從以下這個研究問題開始:
「你會擔心他人對你的看法嗎?」
這也許是任何人都能引起共鳴的問題,但整體而言,約 81% 的情緒易波動者表示認同,而僅有 34% 的自信果斷者表示同意。即使相同核心性格的人,他們的生命經驗也有所不同。舉例來說,以指揮官(ENTJ)來說,只有大約 17% 的自信果斷型指揮官(ENTJ-A)認同這項說法,然而情緒易波動型指揮官(ENTJ-T)中卻有多達 68% 表示同意。
試著推測一個人的自我認同特質時,必須明白即使其他性格特質相同,身份特質的不同也會帶來不一樣的行為表現。例如,擔心他人觀感的傾向,可能會怎樣影響原本直言不諱、表現力強的指揮官性格?情緒易波動者可能更傾向尋求他人認同,因此在社交場合中會表現得更親切——因為他們希望被喜歡,所以會更和善。
不過,情緒易波動在意他人觀感的這一點,也意味著會有較脆弱的自尊心。因此,當有人挑戰或冒犯他們時,情緒易波動型的指揮官也可能表現出防禦性,甚至會批判對方。相較之下,許多情緒易波動但不善爭執的性格——例如許多內向者——當面臨社會摩擦時,可能會選擇沉默並感到受傷,而情緒易波動的指揮官則可能會當場爆發情緒。
同樣地,情緒易波動型的指揮官也可能透過炫耀或成為眾人焦點來緩解對他人評價的焦慮,而許多內向性格則可能因同樣的擔憂而選擇退縮。身份特質影響其他性格特質的表現方式,這種獨特而複雜的互動,使得我們無法單靠某一特定行為來確定某人屬於哪一類身份特質,除非你也知道對方的其他性格特徵,好為你的觀察提供背景脈絡。
因此,若要根據上述研究問題來推測一個人的自我認同特質,最安全的方式可能是關注其社交不安的程度,而不僅是行為表現的形式。你可以觀察他們是否特別在意他人的正面看法,以及當感到被負面看待時,其反應有多強烈。留心他們在高壓社交場景以及輕鬆情境下的行為差異。一個人如果在為了打動他人而展現出與平時差異極大的表現,他們可能就是情緒易波動者。反之,若他們不願妥協或迎合,以爭取他人認同,那他們可能並不太在意他人的觀感,也比較傾向自信果斷的個性。
同樣值得留意的還有,一旦某人得知有人對他們有負面看法,他們的反應也能幫助你判斷其身份傾向。自信果斷者對於社交上的拒絕或不被認可的反應通常較為平淡。他們可能會感到受傷、生氣、或沮喪,但不至於情緒崩潰,並且可以較快地釋懷。而情緒易波動者則可能長時間陷於強烈的負面感受之中。不論對方是朋友還是同事,這種情緒的低潮往往是可見的,因此值得注意。我們來看看另一項研究問題,來進一步深入探討這點:
「你是否很難不讓一件中等程度的壓力事件對你造成負面影響?」
這個問題涉及到身份特質中的反應性層面——也就是情緒穩定與波動的差別。大約 82% 的情緒易波動型人格表示認同此說,而自信果斷型的比例則只有 33%。雖然自信果斷者也會感受到壓力所帶來的負面情緒,但他們通常不會受到太強烈的影響。命運的打擊會擊倒任何人,但對某些人來說,摔跤的衝擊可能不那麼劇烈,恢復得也比較快。自信果斷型的人可能更擅長採取應對壓力的方法,又或是他們天生的反應較為平穩,使他們能更容易維持冷靜、平衡心態,繼續向前。
反之,對於情緒易波動型的人來說,即使只是中等程度的壓力事件,也往往變成雙重挑戰——他們不僅當下反應較劇烈,也更難在事後恢復平衡狀態。如果你發現一個人面對生活難題時經常反應過度,這可能就表示他們屬於情緒易波動型。再強調一次,不是某種特定反應能指明他們是哪一類,而是反應強度的高低。經常表現出高度焦慮感的人,更傾向為情緒易波動者。
你知道嗎?我們特別為情緒易波動性格設計了一系列手冊,幫助他們掌握身份特質,並將其轉化為優勢。深入了解 →
懷疑也是情緒易波動的指標之一。雖然上述研究問題並未直接提到懷疑,但壓力造成的「負面影響」中最常見之一就是自我懷疑。強烈的情緒易波動者在面對壓力事件時,往往難以維持自信,至少在短時間內會陷入懷疑谷底,尤其當壓力阻礙了他們想要達成的具體目標時更是明顯。相比之下,自信果斷的人即使面對障礙,也能較輕鬆地保持自信。
觀察一個人在遭遇挫折後的自我懷疑程度,有助於你推測他們屬於哪一種身份特質。如果他們經常陷入對自身選擇和行為的反覆懷疑,甚至因此停滯不前,他們可能屬於情緒易波動性格。反之,如果面對挫折時能泰然處之,甚至依然保持幹勁,那他們大概屬於自信果斷。這類人格通常較容易維持樂觀與自信——即使也有疑慮,但這些疑慮更像是旅途中偶爾敲窗的乘客,而非真正阻礙前行的障礙。
結語
沒有任何單一行為或事件可以完全證實某人的自我認同特質,但當你無法利用測驗來拼湊出一個人的性格類型時,每一塊觀察到的拼圖都很重要。你可以透過長時間觀察各種指標與模式來建立整體趨勢。而當你預測出一個人的性格類型時,也請保持開放態度,視它為一種「可變動的推測」。即便你判斷準確,其人依然具有獨特性。性格類型只是起點,真正認識一個人,還是得透過隨和、親切又富好奇心的互動來完成。再多有根據的觀察,都比不上真誠的人際連結。
最後我想說,當你與他人相識過程中逐漸了解對方的身份特質,這是一項珍貴的機會。例如,壓力重重的情緒易波動者,也許會因為你富同理心的支持而心存感激,使你們建立起溫暖長久的友誼。又如,自信而堅韌的自信果斷者,也許能包容你性格中較棱角的一面,讓你在對方面前無需偽裝,做真正的自己。自我認同類型反映情緒安全感,理解這些特質,將能開啟各種深層關係的大門。祝你辨識順利!